EN
 人乳头瘤病毒(HPV)具体介绍
发布时间:2024-04-30|阅读:145次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以人为唯一的宿主,非常耐受干燥,在适宜条件下,脱离人体后可以存活较长时间。目前仅已知的150多种HPV亚型,根据其引起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各类皮肤疣,如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此外,高危型HPV可以引起多种肿瘤,如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等。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接触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HPV人群普遍易感,但存在过早性交、性激素水平紊乱、免疫力低下、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的人更容易感染。

  防治方面,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增进性教育,减少非安全性行为。疫苗接种是目前防治HP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尽早识别并及时治疗HPV感染也很重要,抗病毒药物和外科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同时,定期筛查有助于早期定位HPV引起的各种肿瘤。

  目前已有超过150多种人乳头瘤病毒亚型被分离鉴定出来,据致病力大小或致癌危险性大小不同可将人乳头瘤病毒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类,进一步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型:

  1、皮肤低危型:与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关,包括人乳头瘤病毒1、2、3、4、7、10、12、15型等。

  2、皮肤高危型: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还可能包括外阴癌、阴茎癌、肛门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等,包括人乳头瘤病毒5、8、14、17、20、36、38型。

  3、 黏膜低危型:主要感染生殖器、肛门、口咽部、食管黏膜,包括人乳头瘤病毒6、11、13、32、34、40、42、43、44、53、54型等。

  4、黏膜高危型:主要引起宫颈癌、直肠癌、口腔癌、扁桃体癌等,包括人乳头瘤病毒16、18、30、31、33、35、39型。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后,可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出现寻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皮肤和黏膜部位疣体,表现为颜面、手背、足跟等部位的丘疹,表面粗糙或光滑,质地硬,呈灰黄、褐色、肤色等。此外,可引起宫颈癌、阴茎癌、喉乳头瘤等肿瘤,可表现为乳头样、菜花样、鸡冠样突起。

  大多数人乳头瘤病毒为一过性感染,无症状,50%~90%的感染可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仅有5%~10%发生持续感染,出现各类生殖道癌症和皮肤、黏膜疣,但从感染到发病的具体时间未明确。皮肤疣多表现为手、足、颜面、前臂等部位的丘疹,逐渐增大后呈乳头样,表面可粗糙或光滑,质地较硬,一般高于皮肤表面,颜色呈灰黄、褐色、皮肤色等。

  生殖器疣多表现为表面光滑或粗糙的疣体,阴茎部位可出现角化性斑块,稍高于皮肤表面,伴有色素沉着,外阴部位表现光滑丘疹,部分患者可见色素沉着,以及融合表现,阴道皮损表现为多个、细长的乳头状病变。肿瘤患者早期可出现糜烂和出血,晚期多表现为溃疡病变和外生肿块,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可出现压迫症状,如肠梗阻、膀胱梗阻。

  人乳头瘤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病变部位,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用品传播,以及性接触传播。此外,母婴传播可使新生儿在通过产道分娩时受到感染。

  1、传染源

  人乳头瘤病毒的唯一宿主是人,故可使人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和该病毒携带者,以及其使用过的物品。

  2、传播途径

  人乳头瘤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具体如下:

  接触传播:大多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病变部位,或间接接触人乳头瘤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如接触污染的内裤、浴盆、浴巾、便盆而间接被感染。

  性传播: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主要通过性生活进行传播。

  母婴传播:若新生儿出生时经过带病毒的产道,可因感染患喉部乳头瘤,病变主要发生在喉黏膜和声带,也可延伸到气管、支气管。
      3、易感人群
      人乳头瘤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与过早性交、性激素水平紊乱、免疫力低下、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有关,存在此类因素者的发病风险较高。此外,如母亲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其分娩的新生儿也易发生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返回

扫一扫了解更多

华医严选数字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25879号-1